一大早,上关镇江尾兆邑村的一间白族小院就“苏醒过来”,代向忠和妻子开始了一天的忙碌,洗菜、和面……两人忙得热火朝天,他们得尽快完成今天花馍的订单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代向忠从小长在洱海边,是土生土长的白族人。周围的村民都知道代向忠有一双巧手,能够做出各色各样栩栩如生的花馍。
花馍,也称“面花” ,是中国民间面塑品。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,另有豆子、枣、米类等,花馍有很多造型,在制作者的一双巧手下,小小的面团可以变成飞禽走兽、花鸟鱼虫。在大理民间逢年过节,老人过寿,小孩满月、过岁,婚丧嫁娶或祭奠祖先时都能看见花馍的身影,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,承载了大理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。
代向忠做面塑的手艺是从家里老人那里传承来的。
白族面塑手艺人 代向忠
我从三四岁的时候就看我奶奶做面塑,我越看越喜欢,觉得好玩,就跟我奶奶学着做,一直到现在。因为奶奶年纪大了,五年前我接替她回家做面塑。
为了提高观赏性,面塑往往会用食用色素染色。但代向忠总觉得使用色素不健康,他就在和面时加入蔬菜、水果汁调色,绿色的是菠菜,黄色的是南瓜,粉色的是火龙果……所有颜色来自天然颜料,好吃又美观。
揉好了面团,代向忠就要开始塑形,面团放久了失去水分就会开裂,所以捏面团的速度一定要快。代向忠做起面塑驾轻就熟,只用剪刀、梳子、小刀等极为普通的工具,经过揉、捏、揪、搓,柔韧的面团在他的手里开出了“花”。妻子会在一旁给他帮忙,为花馍做点缀。
白族人对花馍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花馍样子漂亮,更源于花馍上承载的富贵美好、平安长寿等美好祝愿,婚礼用“龙凤呈祥”,老人过寿用寿桃、牡丹,代向忠的花馍给许多人送去祝福,“尤其是老年人,不适合吃太甜的蛋糕,就会订购我们的花馍。好几次给老人做的寿桃花馍,老人都不舍得切了吃。”代向忠介绍。
除了传统的花样,代向忠还创新了不少新花样。白族服饰里的饰品、村里种植的各种蔬果,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他灵感的来源。
白族面塑手艺人 代向忠
像小乌龟、小鲤鱼、狮子这些小动物造型的花馍都是在陪我儿子、女儿看动画片的时候想出来的,没想到很受到大家喜欢,我就受到了启发,经常创新我们花馍的造型。
代向忠做的花馍在上关镇已经小有名气,连外地客人也会慕名来找代向忠购买花馍。代向忠订单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做35笼米糕,3000个花馍。他的花馍最远销往四川、贵州。
这些订单都需要代向忠和妻子完成,为了及时完成订单,代向忠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准备材料,一直忙活到夜里。每天起早贪黑,但是代向忠看着自己做出的花馍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,心里甭提多高兴了。
代向忠也学着做起了短视频,通过抖音分享自己制作的花馍,也在摸索着电商的道路。每年4月,代向忠还会收一批学员,传授花馍制作方法,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传承这门手艺。“现在做花馍的人越来越少了,所以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重视这种传统文化,能够把白族民间的手艺传承下去。”代向忠说。
花馍做好,经过发酵,再蒸四十分钟就可以出锅。打开蒸笼,带着甜味的蒸汽蒸腾而出,面团也变得蓬松柔软,胖乎乎、圆滚滚的,可爱极了。
这一批花馍蒸好,还来不及休息,代向忠紧接着就要去做下一批。原本在一边玩的女儿好奇地凑过来,也有模有样地捏起了面团,就如同当年的代向忠跟着奶奶学做花馍,也许,这就是传承。
一笼一笼的蒸笼里,蒸的是甜蜜幸福的日子,代向忠用勤劳灵巧的双手捏出了“幸福花”。
记者:韩玉婷 赵正银 赵志伟
编辑:陈丝华
值周:胡亚玲 张辉
主编:李胜
关键词:
最新资讯